分析:中国企业更看重投资者质量

 

分析:中国企业更看重投资者质量

英国《金融时报》

 

一个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最近访问了一家亚洲企业集团,获得该集团董事长接见的时间比预想的长。原因何在?因为这家基金管理公司是知名投资机构——这是亚洲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寻求融资时越来越看重的因素。

对于该地区的并购银行家来说,拥有一份短而精的知名投资者名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几乎可以为主权财富基金和该地区的企业巨头打造任何交易。过去几年中,他们手中的投资者名单变长了,加入了热衷于收购的科技巨头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以及其他一些日益活跃的中国集团公司,包括复星(Fosun)、大连万达(Dalian Wanda)和安邦保险集团(Anbang Insurance Group)

但香港最近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定向增发热潮表明,并购银行家从事股本融资的同行也力图在选择投资人时更重质量,而非数量。

上周,中国第二大保险公司平安保险(Ping An Insurance)从大约10名投资者募得47亿美元。根据报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都位列其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最后一刻从高盛(Goldman Sachs)和瑞信(Credit Suisse)手中抢下平安保险股票增发的独家承销权,得益于摩根士丹利能为平安拉来一个对手未能拉拢的重量级投资者。尽管该行不予置评,但外界普遍认为该投资者就是马云。

本周,王健林的大连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商业地产公司IPO拟筹39亿美元,平安保险、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和科威特投资局(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担任了基石投资人。一位资深银行家将看重优质投资者的新趋势比作自助午餐。以前,要务是确保菜色够多。而现在,主人同样在意用食物的来源来打动他们的宾客。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一直都比较依赖基石投资者来打动规模较小的投资者,保证上市成功。基石投资者能获得预先约定的股票份额,作为交换,他们必须接受至少6个月的持股锁定期。看重投资者资质的新趋势的重要意义是,该趋势表明中国发行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比起完成交易,他们现在更看重吸引受尊敬的投资者。

不到十年前,中国内地公司赴港上市热潮刚刚兴起之时,市场对内地公司的热情限制了基石投资者购得的股票份额。比如说,中国银行(BoC) 2006年那次IPO吸引了不少实力强劲的银行,以及李嘉诚(Li Ka-shing)、李兆基(Lee Shau-kee)和郑裕彤(Cheng Yu-tung)等香港大亨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然而,这些基石投资者在总共110亿美元的交易中购得的份额还不到20%。到2010年,由于交易规模扩大、市场转弱,认购重心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农业银行(ABC)创纪录的220亿美元IPO中,承销行急需(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对这么大规模的售股进行“去风险”。他们拉来的基石投资者跟中国银行IPO时的那些有很多重合,但基石投资者认购的股份占到了募股总数的近一半。

农行IPO交易树立了基石投资者的新里程碑,为“亲友团”交易开创了先河。自那以后,“亲友团”交易就成为香港IPO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在中国内地国企IPO中,银行会拉来荷包鼓鼓的“朋友”、以及国企“大家庭”里的其他成员来认购股份。

认为眼下情况已开始变化的银行会援引中信(Citic)的例子,这家业务范围从金融到足球无所不包的国企正在进行重组,方法就是从高质量的外部锚定投资者(anchor investor)那里获得370亿美元的注资。这些锚定投资者包括卡塔尔控股(Qatar Holding)和淡马锡(Temasek)——分别是卡塔尔和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友邦保险(AIA)、贝恩资本(Bain Capital)Och Ziff和腾讯。

中信充当了中国国企改革的尖兵,其他国企应该会效仿它的榜样。但并非所有融资都这么简单。大连万达商业地产IPO的基石投资者中有一些是上面提到的这些知名公司,但也有一些看上去来自“亲友团”,包括一家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和一些不知名的私募股权投资者,这些“亲友团”投资者认购了近50%的股份。

质量还未战胜数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