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透析】

温州出现用工荒的背后

 


金融危机还未过去,“用工荒”却在席卷温州这座民企之乡。据媒体近日报道,自二季度以来,温州的传统行业——鞋、服装、电子电器、五金、打火机……正面临着用工需求剧增和劳动力减少之间的矛盾。来自温州市职业介绍服务指导中心的一组数据如下:今年二季度温州市登记招工的单位达到7060家,比一季度增加420家;同时,用工需求总数则上升到113979人,增长了近20%。金融危机之前的去年7月,这里登记的用人单位是4199家,而今年不降反升,7月份登记招工用人单位竟有4286家。同时,相对今年一季度,招聘工种和需求总数分别达到1328种、113979人,亦分别增加了292种、22771人。而与此同时,求职人数却出现罕见下滑:二季度登记的求职人员数为51348人,相对一季度的66020人,反而减少了20%以上,整个温州市场上的劳动力缺口将近5万人。据温州市职介中心负责人王瓯翔表示,现在用工需求的增长具有反季节的特征。往年二季度都是求职的淡季。

本行分析师认为,近期,温州和珠三角等地方出现了用工荒,其实这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去年金融危机期间,不少企业订单减少,经营困难,纷纷减少生产线数量,由此形成了去年第四季度的农民工返乡潮。今年由于订单恢复,企业也通过重新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如此招工人数亦成批增加,造成了招工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从劳动力供给层面来看,去年底农民工返乡潮引发中央政府高度关注以后,主要劳动力资源大省政府着力于返乡农民工安置,从就地就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困难救助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随着政府贷款、福利性政策的下达,现在许多失业的农民工已在家乡找到了工作或者创业机会,这时他们就不再愿意放弃既有的工作或者投资,前往沿海地区重新找工了。但鉴于中国目前仍有大量失业人员的状况,用工荒的状况将不会持续多久。


 

 

40亿元换来海外并购的教训

 


据媒体近日报道,上海汽车对韩国双龙汽车的投资迄今为止是国内最大的海外汽车并购项目。但鉴于目前的形势,上海汽车方面表示,应该说算是基本放弃了该项海外投资。上海汽车已经在2008年年报时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30亿元人民币,计划在今年中报时再进行最后一次减值计提,规模不超过12亿元人民币。按照两次资产减值计提额度计算,上汽在双龙的投资损失已有42亿元之多。分析人士认为,今后,双龙不论是回生还是破产清算,上汽应该都可以拿回一部分权益,但不会很多。当初,上汽并购双龙主要为了得到对方的SUV技术。在上汽看来,收购双龙就能获取SUV技术,然而事与愿违。在4年间,上汽始终缺失话语权,上汽派去对方的高管竟无法行使权力。特别是2006年,当传出上汽有意和双龙合作开发SUV车型时,双龙工会立即向韩国司法当局举报中国人欲“偷”本国技术,韩国检察院还对此进行了调查。

业内分析师认为,汽车产业基本上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然而,这些国家的企业水太深,在进行并购时,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工会组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上汽并购双龙的失败,就是对韩国复杂法律关系、劳资纠纷估计不足,对自身管理能力过于自信造成的。过去,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并购国外同行时,往往只看到资产负债表中的包袱,却没有想到相关法律或社会风俗可能导致的风险。要知道,中国企业并购国外企业,不仅仅是两个民族、两个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还有社会性质、政治和法律环境、工会组织、宗教、种族,等等,都是收购过程中绕不开的问题。跨国并购与国内资产重组不同,其背后是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资产所在国复杂的政策、法律、文化环境,如果企业事先不做好充分准备、准确判断,而是急功近利,带着一种抄底的心态参与海外投资,不仅无法从海外并购中获得利益,相反还有可能让自己陷入陷阱中。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包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正在把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未来经济变化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我国也正在提倡把低碳经济作为重要的发展模式。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该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要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这意味着政府将把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行分析师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将相应增长,排放也将继续增大,中国有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这一进程中具有高能源消费和高排放的特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要与中国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其次,以目前的能源和环境情况看,中国不能援用西方国家的耗能方式,需要寻找适合国情的能源消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这就需要中国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第三,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也要求能源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往的能源战略,只是简单地从能源供给考虑,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改变这一传统模式,结合能源需求管理,通过对能源供给投入或者对节能投入的选择,将满足一定能源需求的碳含量最小化。第四,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显然需要广泛的政策支持,包括推动能源价格改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