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低碳经济成为潮流的全球背景下,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如何建立?如何运作?面对这一市场,各级政府和企业界乃至每个人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

  中国CDM项目数居世界第一

  2008年,中国最早的3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在北京、天津、上海分别成立,今年1月底,首个低碳交易市场落户深圳。同时,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武汉、杭州、昆明、河北省环境能源交易所等相继成立。与大多数从事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的交易中心不同,能够开展更具前沿性的碳交易的屈指可数,其中就包括北京环交所。

  梅德文解释说,碳交易是基于减排成本差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帮助发达国家履约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机制。具体而言,碳交易有联合履约(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排放贸易(ET)3种灵活机制,还有一个自愿减排的市场(VER)

  在梅德文看来,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初现雏形,比较常见的是CDM项目交易,简单地说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和技术换取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权。

  截至今年317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达2443个,到420日,已成功在联合国注册的806个,占全球总量的37.45%,相应的预计年减排量占全球的59.69%。目前国内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

  根据中国政府2005年颁布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开展CDM项目的重点领域是以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为主。

  比如,中国首批CDM项目之一的北京安定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与一家荷兰公司合作,在10年内将减少排放8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的废气指标又出售给这家荷兰公司。这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中国企业获得了先进技术,同时又提高了能源效率,发达国家也以较低成本兑现了《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