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专刊(第二十七期)

在全省产业转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 林位超

年五月十四日

刚才南雄市和几个园区做了很精彩的发言,我认为他们是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做的比较好的代表。南雄的经验多次获得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其他几个园是去年年度考核评价获得优秀等次的园区,他们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关系,会议没有安排其他的园区一一上台发言介绍他们的经验,我想大家可以在会后多一些沟通,相互学习和交流。

这里我向大家透露一组数据,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底全省34个园区共引进项目2255个(含意向),较2009年底增加约150个,总投资达4477亿元,较2009年底增加约500亿元;其中1719个项目已签订投资协议,较2009年底增加140个,协议投资额3834亿元,较2009年底增加约185亿元。园区138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较2009年底增加78个,其中956个项目已建成,较2009年底增加69个,投资额979.34亿元,较2009年底增加108.7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产值354.68亿元,创税20.02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大幅增长。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开发建设不说是一日千里,至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主要不是弘扬成绩,而是总结交流经验,推动下一步工作开展。当前,我省产业转移工作面临几个突出的困难,可以简单概括为三难、两不高,即资金难、招商难、用地难,珠三角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珠三角地区企业转移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一些同志对以上的困难很困惑,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解决,部分地市要求省里给与更多的支持。当然,省的支持是必要的,而且也确实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大家关注的25亿元产业转移奖励资金有望很快落实,目前正在探讨资金使用方式和方向)。准备近期新出台的两个政策文件也在很多方面实现了政策突破,进一步强化了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政策优势,可以这么讲,省委省政府确实是把34个园区当亲儿子养。但父母不可能包办儿子的未来,儿子能不能成器,还取决于自身是不是争气,是不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为之付出努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地方和园区确实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道路并能积极实践,有效解决了以上提出的几个难题,园区步入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今天请他们中的几个代表,和大家做一下交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吸收他们先进的经验为自己所用,并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一、优秀园区加快发展的典型经验

今天我们召开的是一次经验学习交流会,我们既要总结和学习南雄市通过六个注重(注重提高发展认识、注重理清发展思路、注重园区科学规划、注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特色产业招商、注重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三大新突破(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园区建设速度、产业集聚取得突破)的典型经验,也要学习几个先进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总结和学习。

首先是科学决策,创新思维。汪洋书记到南雄产业转移园来考察时提出的思路决定出路,是对以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代表的先进园区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南雄市敏锐地关注了国家出台了2010年起化工企业须进入园区生产的政策规定,结合南雄市作为广东内销市场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和本地资源优势,经过充分调查论证,选择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占地少、产业关联度大、污染少的精细化工产业,科学的决策使南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手机产业加速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从建设和引进手机装配生产入手,带动配套元器件生产和销售服务发展,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延伸产业链,走整机生产主导型与配套元器件生产促进型相结合的手机产业基地建设之路,推动园区手机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先进园区的经验表明: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其次是真抓实干、自力更生。这里还要引用汪洋书记在南雄说过的另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干劲决定后劲。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初期,可以说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产业基础,而且没有被认定为省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不能享受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但南雄市本着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奋战两三年,实现南雄跨越发展集全市之力建设园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决心,真抓实干,自力更生,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我们今天到会的人,基本上都是具体负责产业转移工作的同志,也是园区设立的主要推动者,可以说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具体执行者,是我们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拓荒牛。省里给予了园区多方面的支持,但是省里不能包办园区的所有事情,更多的还是要靠园区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我们这些园区的拓荒牛真抓实干。我觉得只要园区能够做起来、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现在我们多加加班、跑跑路,哪怕瘦下几斤肉去也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做的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我们无愧于历史。

第三是亲商重商,强化服务。我们广东历来有亲商重商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相对内地省份的重要优势,也是我省珠三角地区赢得发展先机的重要原因。我觉得做园区,就要降下姿态,要意识到企业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本地经济发展的功臣。我们要善待这些企业家们,兢兢业业地为他们做好服务。南雄市强化招商引资和服务队伍建设,实行首长问责制、限时办结制、挂钩联系制等服务制度,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客商对南雄良好的投资环境口口相传,形成了以商招商,以商带商的良好局面。我国的政治哲学历来讲究通过重视人才、重用人才来招揽更多的人才,我认为园区招商引资同样也要有这样的意识,只要我们为园区企业服好务,通过业界的口口相传,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家愿意和我们共谋发展。

四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前面我讲到,目前我们的园区发展普遍面临三难两不高的难题,显然这些难题不能完全依赖现有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先进的园区通过多方获取资源,另辟蹊径,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难题。比如南雄园通过政府、银行、企业、社会中介四位一体的融资新机制和模式解决了资金难题;通过政府招商、协会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模式解决了招商难题。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采取建设回迁安置点、预留集体发展用地、足额补偿、技能培训、优先就业、土地入股和养老保险等方法和途径,成功解决了园区征地难题;在园区建设富民工业园,解决了本地贫困村的发展问题,并因此获得第二届中国消除贫困奖政策奖。还有其他的园区的一些创新性的经验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创新工作思路,破除固有思维。

五是科学规划,高效管理。园区规划就像一篇文章的提纲,规划做好了园区就成功了一半,园区规划应当科学、全面,管用5-10年。如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根据产业发展、公用设施、物流运输、环保安全、管理服务等五个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合理布局生产、研发、物流、仓储、生活与商业等六个大区域,园区内各企业以产业链为导向,实行物料资源互供,三废综合治理、能量逐级利用,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方面显现旺盛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呈现出环保式、循环型和集群化的发展态势。近期有些园区申报规划调整,我们总体上是支持的,把原先不科学的地方调过来,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我更希望园区规划初期具有长远眼光,把产业定位、功能分区、服务配套、城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内容考虑清楚了,请专家充分论证,并按照规划次第开展园区建设,避免有规不依、朝令夕改。园区的高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能够及时到位,保质保量。这要求我们园区的管理人员必须虚心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切忌外行指导内行。南雄市针对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四套班子成员,各个局、镇的主要领导分两期到中山大学接受专题培训,让全市干部懂行话,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二、优秀园区发展经验的启示

通过总结学习优秀园区发展的典型经验,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启示。

——园区的区位优劣势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劣势为优势。我分管产业转移工作以来,走了不少园区,有发展好的,也有发展不太理想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地方跟我讲,区位不理想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今天我们再看一下南雄,按照传统的思维,从地理区位上讲位于粤北偏远的山区,哪来什么区位上的优势。但是,南雄瞄准了内销市场、瞄准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腹地,一举将珠三角外围边远地区转变成为了面向内地市场的前缘和桥头堡,传统的区位劣势变成了区位的优势。所以说,区位本无所谓优和劣,关键在于是不是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没有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市场定位准确了、产业对头了,区位就可以转劣为优。

——园区的建设要发挥各地主观能动性,不能等米下锅。建设资金不足是大家经常谈到的困难,我们也充分理解,但园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到处都缺资金,难道我们就不搞建设了吗?南雄市同样存在财政困难的问题,但他们在没有得到省的资金扶持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制度创新,在不到二年的时间内,累计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6亿元,园区建设不是同样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等米下锅的依赖思想,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找米下锅,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要实现造米下锅,靠园区自身产出来推动园区建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仅仅靠帮扶是永远长不大的。事实上,我们以河源园、肇庆大旺园为代表的一部分园区已经基本实现了靠自身的力量推动园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可以说基本实现了自身的造血机能

——产业基础并不是制约园区招商瓶颈,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省大部分园区的产业基础先天不足,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有地区产业都要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南雄园也是基本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的,通过优化政府服务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扭住特色专业园区这个关键词进行科学定位、高起点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采取突出重点进行产业招商,使园区入园项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两年时间入园的精细化工及配套企业项目就达到了86家。所以,我认为园区本身的产业基础并不是制约园区招商的瓶颈问题,关键还是发展思路的问题,还是有没有准备和善不善于抓住发展机会的问题。

——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才能把握市场规律。很多人讲,产业转移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政府就不要在其中发挥作用了呢,这显然是不对的。市场规律只决定了产业要梯度转移,但转到粤东西北还是江西、湖南去,就要看我们谁的工夫做的更足,《双转移决定》也明确坚持市场规律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是推进双转移工作的原则之一。因此我认为,把园区发展情况较差的责任推给市场规律是不负责任的,市场规律并不偏爱南雄,但通过我们政府的积极作为,南雄还是赢得了市场规律的青睐。在发展机会稍纵即逝的今天,在发展的先天基础并不怎么优厚的粤东西北地区,我们的政府和园区管理者不能靠天吃饭,必须要有所作为,才能让市场规律为我所用。

以上是我对这些先进园区经验和启示的简单概括,可能并不完整,大家还是要和这些园区加强交流,各取所需。我认为学习经验,必须摒弃固有观念,虚心请教,敢于尝试。朱小丹常务副省长在省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产业转移工作要创新思路,先行先试,这是我们突破政策窠臼,突破产业传统发展路径依赖的法宝。

三、下一步推进产业转移工作有关要求

下一步,各市、各产业转移工业园要再接再厉,继续把产业转移工作推向深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发展思路入手,着力完善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开发建设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各地、各园区能够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对不符合新情况的发展规划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各地要尽快把重点工作转移到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上来,各项资源向园区建设和招商倾斜,着力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园区招商队伍、招商平台建设,做好在园企业行政服务工作。要积极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园区以及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功之处,并吸取其失败的教训。园区发展要摒弃粗放式、资源消耗型、低水平开发模式,开发建设模式上要敢于创新突破,先行先试,只要有利于园区发展、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模式、办法都可以探索和尝试。同时要切实发挥规划对园区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保证园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能够按照总体规划协调、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从招商引资入手,着力形成有利于推动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环境氛围。下一阶段招商引资工作是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各园区要协调精干力量专项负责园区招商工作。招商引资工作要严格按照产业定位进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因为园区处于初始阶段,而不按照产业定位招商,更不能为增加产值,而来者不拒,造成产业众多、杂乱无章,缺乏重点的局面,既不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后续的招商引资。要围绕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产品进行招商,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链的断层缝合、空白填补。同时要争取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和项目组团入园发展,对大的项目应从政策方面、服务方面给予特别的倾斜。对园区主导产业要积极开展特色配套和特色服务,强化相关项目的优势地位。积极争取省出台的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积极申报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珠三角各地要积极发挥园区共建方在信息、招商方面优势,切实履行共建职责,推动本地相关产业向园区转移,将合作共建的园区当做本市的园区,下大力气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从破解发展的瓶颈环节入手,不断完善投资营商软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各地、各园区要深刻分析自身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产业发展瓶颈环节,有针对性地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园区先进经验。要坚持开放办园区的理念,学会向社会各界借智、借力,在解决问题方面想主意、出点子、订政策。一个地区、一个园区的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建设良好的软环境。因为企业转移不单只考虑园区的道路、厂房、水、电等硬环境是否完善,我认为更吸引企业的是产业链条是否完善,科技、人才、信息等软环境是否配套。像建立科技研发体系的问题,各地可以建立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公共研发平台,联合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应用技术市场转化中心、专利技术转化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为园区企业研发服务,促进技术水平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针对园区开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各地要合理分配和使用省下拨的各项产业转移专项资金,加大与相关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作,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充分放大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探索如发行债券、股份制改革上市、BOT等多种融资方式。针对用地问题,各地应采取各种措施对园区用地进行集中扶持,园区要切实贯彻落实土地节约集约的原则,切实提高入园项目的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提高单位土地的效率,同时可以研究探讨土地入股等解决征地难问题的形式。总之,要通过加强调研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不断解决园区发展中的各类问题,不断完善投资营商软环境,从而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是从产业对接入手,推动珠三角地区加快腾笼换鸟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珠三角企业转移的积极性不高,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双方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利益结合点和合适的产业对接点,利益的结合要通过合理的共建机制来达成,而产业的对接必须通过双方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规划和大力推动来实现,珠三角政府尤其要有所作为,变企业自行转移为政府引导下的产业有序转移。我看佛山市就很主动,设立了产业转移引导专项资金,专门引导企业有序转移。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通过积极推动转出本地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不仅带来了合作方清远市陶瓷产业的繁荣,也实现了自身环境改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下一步,珠三角各市要做好企业转移调研工作,摸清企业转移需要,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园区落地;要做好产业转移规划工作,加强对企业转移的引导,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组团式转移;要做好转出产业和本地产业对接工作,争取转出企业继续为本地高端产业作配套服务;要做好转移企业的服务指导工作,帮助企业突破政策障碍,用好政策优惠;要做好企业转出后跟踪服务工作,解决企业遗留问题;要和合作共建双方共同做好园区管理工作,对本地入园企业开展针对性高效服务;要做好企业转出后产业引进工作,推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切实避免产业空心化

五是从考核评价入手,着力推动产业转移各项工作加快开展。《广东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已经反复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目前已经省政府审定,拟于近期印发。可以说,修订后的考评办法的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操作上更简便、评分标准更统一,当然对各地和各园区的压力也更大。对各地政府,做得好的将给予表彰奖励,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重点剖析;对园区,做得好的也要表彰奖励,做得不好的要实行末位淘汰,考核连续排末位的园区将实行退出机制。因此,各地、各园区要根据考评办法认真开展自评工作,通过自评发现不足,找到下一阶段重点突破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请各地、各园区客观看待考核评价工作,不要把考评作为一种负担和压力,而应把考评作为寻找自身差距手段,把考评结果作为明确工作方向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产业转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拿出科学的态度、拼搏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创新的勇气和历史的眼光推动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给省委省政府、给全省人民、给历史一个交代。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