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专刊(第四期)

河源市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成效明显

近年来,河源市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做法是:
  一、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战略意图,及时抢抓发展先机。深刻认识办好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明确提出对接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把办好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了推进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出台了《河源市关于加快与珠三角地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
   
二、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园区。坚持把科学规划工业园区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对全市工业转移园的规划建设进行统筹协调。委托权威规划设计部门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园区的所属范围、路网结构、用地布局、环境保护、配套设施、综合防灾等方面进行科学编制。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一是通过经营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坚持采取三垫三补(即工业用地垫、商业用地补,服务方面垫、经营方面补,眼前收益垫、长远收益补)的方式,以适当价格出让工业用地,以较高价位出让商住用地和出租物业,以控制好黄金地段为后续好项目预留空间。同时,对单位用地投资强度作出具体规定,如每亩工业用地的投入不少于15万美元,项目建设容积率不少于15,首期建筑面积不低于规划建筑面积的60%等。二是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建设资金,积极吸纳外资民资参与转移园建设。三是通过严格控制成本节约建设资金。对土方外运、道路建设等项目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对园区建设资金使用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并专门派驻财务总监对园区财务进行全程监督。目前,全市产业转移园区通过经营城市理念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
   
四、培育主导产业,实行招商选资和选商选资。高度重视培育主导产业,重点引进低污染、占地少、多税收、高科技项目,延伸产业发展链。如市高新区重点发展手机产业,现已引进手机及其配套企业24家,国家移动通讯终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项目也先后落户河源;手机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预计今年手机产量可突破1000万部以上,年产值60亿元以上。各县区转移园主导产业发展也日趋凸现,如和平转移园的钟表产业,紫金转移园的眼镜产业。 
   
五、提升园区发展档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认真抓好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园区用地和环境评价手续,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和办法。积极为落户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市政府还设立了24小时全天候服务热线,为企业开设绿色通道服务上门,实行保姆式服务。在重点项目服务上,实行市几套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挂钩联系项目制度,对挂钩项目的工作经常进行现场检查、情况通报。
  六、坚持生态优先,妥善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环保治理关、环保执法关。对引进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严格做到四个一律:即新引进的企业一律进园区;环评未通过的企业一律不准引进;没有经济效益的企业一律不引进;引进来的项目环保不达标的一律要整治达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实行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建立健全园区环保责任制,加强监管。
  七、全力以赴打造效益园区,实现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组织有关部门分赴惠州、东莞、深圳、大连、长春等地区工业园学习借鉴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打造效益园区的对策措施,探索建立效益园区目标考核办法,从量化考核上进一步引导转移园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八、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成果惠民。一是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全市各转移园均设立了征地回迁安置点,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居;按规定补偿的上限及时足额补偿农民,确保农民失地不失益;加强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推行土地入股办法,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鼓励参加养老保险,确保农民失地不失靠。二是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开展对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解决部分移民的生活出路。在中山(河源)转移园兴建了移民就业生产基地,安排水库移民就业6000多人。四是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千村脱困政策,在中山(河源)转移园建设富民工业园,引导全市贫困村筹资参与开展建设。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