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情况


    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转移园)成立于20055月,是中山、河源两市共同建立的产业转移工业园,20069月被省政府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的园区规划面积是926.98公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山市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针,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承接用地省、低污染、好效益的优势产业,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7月23
,汪洋书记在视察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时,认为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见事早、建设快、见效快2008年8月5,转移园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首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园区效益初见成效,转移园已经成为河源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08年止,转移园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257.52亿元;完成税收累计10.5亿元;工业企业进出口总额累计25.2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累计6.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3.63亿美元;手机产值累计87.92亿元,手机产量累计1604万台。转移园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大幅上升,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4%,税收平均增长率为64%

2008年,转移园工业总产值100.06亿元,同比增长34%,分别占河源全市和市直工业总产值的20%91%;工业增加值22.78亿元,分别占河源全市和市直工业增加值的15%90%;工业企业税收4.48亿元,同比增长97%,分别占河源全市和市直工业税收的39%97%;手机产量达706万台,手机及其配套企业产值40.51亿元,同比增长29%。今年第一季度,转移园完成工业总产值20.13亿元;工业增加值累计5.4亿元;税收8648.94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2万美元;进出口总值2.39亿美元。

(二)项目引进成效显著,转移园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阵地。

至今,转移园共引进项目123个,投资总额118.26亿元;其中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工业项目98个,投资总额79.57亿元。其中,投产项目69个,投资总额68.78亿元;在建项目33个,投资总额25.06亿元,预计全面投产后产值68.1亿元;筹建项目21个,投资总额24.42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转移园共有在谈项目16个,投资总额13亿元;开工项目9个,投资总额约9亿元;增资扩产企业有14家,增资总额超过4亿元。

在全力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我们注重推进劳动力转移。为切实解决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我们把转移园建设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结合起来,一是利用节假日举办企业用工招聘会,吸纳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二是通过与河职院、技工学校合作,培训农村劳动力。今年以来,转移园新增企业员工约1万人。目前,转移园就业人数达5.7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就业人数的58%

(三)支柱产业初步形成,转移园已经成为全市手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转移园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其中,手机产业发展尤为迅猛,转移园紧紧抓住广东手机生产基地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双双落户园区的大好机遇,努力发展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促进了手机产业的形成,至今,共落户手机及其配套企业30家,投资总额44.75亿元。此外,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至今,落户园区较大规模的模具企业4家,投资总额达11.25亿元。

2008年,转移园内电子信息产业和模具机械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产值63.33.亿元,占转移园工业总产值的63.29%,税收3.47亿元,占转移园工业税收的77.46%2009年第一季度,手机及其配套企业产值累计6.98亿元,同比增长3%;税收1319.38万元,同比增长190%。手机整机产量203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3%

(四)园区功能日臻完善,转移园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至今,转移园累计投入16.31亿元,完善了转移园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商住、教育、卫生、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邮政、中保公司均在园内设立了营业点,园内还设立了海关办事处、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税务分局、公安派出所、特勤消防站、交警中队、城管中队、规划建设分局和6个金融网点。随着园区功能的不断完善,转移园已成为广大客商投资创业和新客家人安居乐业的乐土,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注重群众利益,通过坚持阳光征地拆迁保证园区发展。

一是依法征地。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土地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征地有关规定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进行操作,确保不越线、不违规。二是足额补偿。该支付给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款全部及时、足额、直接拨付到被征地的农民手中。三是合理安置。按中心村为单位、相对集中、就近安置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集中统建安排,确保每户有一套住宅,一卡门店,户均2套住宅,1.3卡门店。四是加强保障。安排见效快的地块作为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地,留给村集体用以发展股份制经济。同时,积极组织农民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目前90%本地劳力实现就业。

三年多来,转移园征用土地11平方公里,涉及8500多农民无一集体上访。园区吸纳本地劳动力占总用工人数的53%,周边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注重招商选资,通过坚持引进优质项目保证园区发展。

第一,坚持招商选资原则。坚持走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符合主导产业优先、有品牌优先、技术含量高优先、建设快优先的招商选资原则,在招商工作中做到两个围绕(即围绕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项目,尤其是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手机企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围绕效益招商,就是要引进用地省、低污染、好效益,尤其是税收贡献大的项目),三个注重(即注重招商引资的成功率;注重引进项目的转化率,签约项目尽早动工,动工项目尽早竣工,竣工项目尽早投产;注重投产企业增资扩产)。

第二,多渠道开展招商工作。一是积极走出去,引进来。通过组织招商小分队到珠三角地区进行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招商宣传力度。除了通过编印和制作招商推介画册、资料、VCD,以及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向外界推介我们的投资环境外,还积极参与和组织诸如河源优质饮用水资源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论坛、2005年和2006年后发河源经贸系列活动、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中小企业博览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各种招商活动,广泛建立和拓展了招商渠道。三是以优质服务促招商。如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为外商提供全天候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对于落户的项目,派出专人帮助办好开业登记、报建等有关手续;建立了市领导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同时每个项目均指定至少1名工作人员跟踪服务,促企业早动工、早投产、早出效益;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如协助企业解决劳资纠纷、招工问题。

(三)注重土地经营,通过坚持做好土地文章保证园区发展。

我们按照建设效益园区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对引进项目建筑密度、建设进度、投资强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采取以商补工的办法,精心经营园区。特别是在商住用地的经营上,紧紧抓住房地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和房地产开发商看好园区发展前景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房地产商到园区考察,保证了商业用地出让取得最大效益。至今,共推出工业用地318.24万平方米,商业用地68.71万平方米,实现土地经营收入10.9亿元。通过土地经营,推动了园区开发建设的滚动发展,所取得的土地经营收入,除了足额支付征地拆迁补偿款之外,主要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保证园区发展。

转移园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对引进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先后拒绝了200多个投资总额300多亿元的有污染项目入园。二是严把环保治理关。转移园坚持高要求、高标准把好环保治理关,对落户的项目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已投产的69个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在严把关口的同时,进一步加快环保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区内污水、废水经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后,再通过3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出水主要指标将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

(五)注重阳光开发,通过坚持制度与监督并举保证园区发展。

转移园按打造阳光工程的要求,以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开发建设中认真管好人、管好钱、管好地、管好工程。坚持从制度规范和廉洁自律入手,确保廉洁高效。一是严守程序、阳光操作,凡规定必须进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通过实行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总量、总价承包,节约成本达15%以上;二是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廉政建设实行分工负责制,通过签订《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明确廉政责任;三是严格审批、加强监督,实行六级审批制,主动接受派驻财务总监对转移园财务进行全程监督;四是集体讨论、民主决策,凡是转移园内实施重大决策,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事项,班子集体决策。

今后,转移园将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致力于把转移园建设成为财源工程、示范工程、环保工程、阳光工程,力争重点承接和发展珠三角地区转入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机械制造、食品医药制造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产业企业。转移园近期建设目标为到2010年工业产值达250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12万人以上,工业税收9亿元以上。远期建设目标为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常住人口达20万人,工业税收9亿元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完善,产业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现代工业新城。

上一页:--暂无--
下一页:--暂无--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