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情况


    去年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以来,特别是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竞得省5亿元产业转移扶持资金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穗、梅两市认真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省双转移战略,围绕建设全省示范园区的目标,全力以赴,密切配合,创新举措,联手推进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广梅共建模式得到了汪洋书记、华华省长的充分肯定。目前,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3亿元,入园企业达49家,合同投资总额22.1亿元,投产企业13家。我们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园区规划

两市参照广州科学城的规划理念,结合梅州绿色崛起的要求,邀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广州科城公司,对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高规格、高标准规划。

(一)突出“三区一带”空间布局。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经省认定的总体规划面积是403公顷,计划年底前完成首期开发,基本形成生态园区、工业新城雏形;到2012年完成二期开发;再用35年时间,完成三期开发,形成三区一带空间布局形态。三区由东西两个产业组团与新城生态休闲区构成,两个组团分别沿高速公路出入口扩展。一带为沿206国道形成城市综合配套居住带,为园区产业提供配套,承担新城中心功能。整个园区全面建成、企业全部达产后,争取实现园区工业产值500亿元,税收50亿元,在工业发展上再造一个梅州工业,在城市发展上再造一座15万人口的宜居宜业的工业新城。

(二)突出生态园区、工业新城发展定位。突出生态园区理念,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合理保留原生态地貌,形成融山谐水的山、水、城格局,发展生态安全型工业,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实现人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走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产业相结合的和谐发展之路,建成具有梅州特色的生态示范园,成为梅州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的工业示范区。突出工业新城理念,以产业转移园区为核心,把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融为一体,走园区开发带动新城建设、新城建设促进园区开发的适度工业化发展之路。

     (三)突出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选择以承接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为主导,汽车电子、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等产业相配套,形成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导产业,集研发、展销、物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工业园区。围绕广州自主品牌汽车开发和市场需求,以广州汽车集团为龙头,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梅州基地为纽带,以梅州现有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基础,通过承接广州产业转移,延长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建设与珠三角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相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重要基地。

二、推进合作共建

两市坚持把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开展穗梅两市对口帮扶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园区合作共建工作,努力提高对口帮扶带动发展水平。

(一)联手争取支持。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以最高分赢得首批5亿元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后,以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以及省2008-2011年每年1亿元共4亿元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作为财政贴息,向金融机构融资30亿元,广州、梅州两市各配套4亿元,共38亿元分期投入园区开发,有效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步伐。

(二)共同投资建设。两市政府共同签订了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协议书及产业转移工业园资金投入计划补充协议书,确定在2008—2009年由广州市负责落实2亿元用于园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梅州市负责落实2亿元用于园区外部环境建设。目前,广州市的2亿元今年4月全部拨付到位;梅州市在财政比较困难,保民生、保运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认真履行竞标承诺,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投入2亿元组建梅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高园区建设资金的放大效应;投入1亿元组建梅州市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为进园企业提供金融担保;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落户园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品牌培育、自主创新项目和服务平台建设。

(三)合力推进建设。广州、梅州两市党委、政府把园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特别是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高度重视,去年6月以来,先后3次率队到梅州推进落实园区共建工作。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分别担任园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和第一副总指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进了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

三、实施产业对接

两市围绕把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建成全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珠三角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这一发展定位,立足优势互补,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大招商力度,积极探索创新,大力促进园区产业对接。

(一)联手招商引资。一方面,梅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优惠办法》和《关于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的决定》,对进园企业实行水费、电费、厂房租金优惠、养老保险费补贴、厂房建设资金补助、财政扶持等政策。广州开发区、广州萝岗区也制定出台了《促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奖励办法》等,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广州市先后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经贸考察团到园区考察,鼓励更多企业向梅州转移。共同举办专题招商会、组织企业参加订货会、组团参加广州博览会等活动,促成了一批项目落户园区和一批企业实现产业合作。目前,正全力筹备将于今年下半年举办的全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专题招商会。另一方面,与广州开发区属下12个专业招商公司签订合作招商协议书,围绕产业转移园区的产业重点,委托他们进行专业招商。今年14月,园区新引进企业20家,计划投资总额8.22亿元。其中,签订进园协议企业5家,计划投资总额1.24亿元;签订入园意向15家,计划投资总额6.98亿元。

(二)打造强华模式。梅州强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研制、生产和经营汽车、柴油机组等充电用强华牌无刷发电机、起动机的民营企业,有一定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今年2月,在两市的推动下,广汽集团与强华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由广汽集团以现金收购强华公司40%的股权,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园建设自主品牌商用车、乘用车的发电机和起动机两机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设计生产能力200万台(套),年营业收入16亿元,税收1亿元。项目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基础硬件一次投入建成,生产设备根据产能需要,滚动投入的发展模式。首期项目年生产能力50万台(套),投资1.5亿元。目前,项目合作进展顺利,预计年内可生产样机,2010年可年产两机”50万台(套),实现年销售收入4亿元,税收2600万元。这一推进双转移工作的强华模式,充分整合梅州本地的产业基础,发挥广州的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是两市产业互补对接、合作共赢的创新模式,有利于改造提升梅州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梅州本土企业开拓更大市场,有利于增强梅州经济实力;有利于参与双转移的广州企业实行低成本扩张、拓展发展腹地、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目前,两市正认真总结推广强华模式的成功经验。

(三)发挥带动效应。通过借鉴强华模式的成功经验,不少企业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创新合作方式,产业转移形势喜人目前,强华汽车电器、华丰数码构件、平远恒明汽车底盘等8个投资总额6.4亿元的项目已与广汽集团等企业成功对接。如广东华丰数码构件有限公司与广汽集团合作,为广汽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传动带产品配套。广州柴油机厂与平远县恒明汽车底盘制造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成立广东荻赛尔机械铸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生产G32柴油机机体、8320柴油机机体机座曲轴等大型柴油机零部件,三期建设总投资5亿元。

四、强化科学管理

(一)建立共建共享机制。两市印发了《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共同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确定日常事务专职机构管理、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商定的基本管理模式,建立每半年召开一次的穗梅两市共建园区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共同参与园区建设、招商、管理的共建共享机制。

(二)设置管理机构。成立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作为两市政府共同派出机构,制定实施相关管理制度,确立工作规范,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三)加强管理力量。将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配备52名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园区日常建设管理。同时,广州市政府还委派了广汽集团一名中层领导挂任梅州市政府市长助理,具体指导、协调园区建设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工作。

上一页:--暂无--
下一页:--暂无--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85号广东机械大厦12楼 电子邮件:APGEI@163.net
电话:020-38863542 传真:020-38847360
Copyright @ 2004-2008 APGEI,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73285号